240万吨大豆运抵中国港口,硬脱钩已开始?中国这次动真格了!

贺灵榣 2025-04-16 情感 23 次浏览 0个评论

美国豆农“悬着的心终于凉了”

没等来特朗普谈判的消息,而是巴西抢走了百万吨大豆订单。据彭博社报道,中国进口商仅用三天时间,就从巴西采购了至少40艘货船大豆,约240万吨。至此,巴西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大豆进口国。这一动作清晰传递信号:中国在系统性地补齐大豆短板后,已不会因单一国家的政策钳制而陷入被动。

中国构建多元供应链

过去很长一段时间,美国一直是中国大豆的第一进口国。2017年,我国进口量达3600万吨,占美国出口的60%,美国大豆占中国市场份额高达34%。4月9日,当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145%关税时,白宫智囊团还信誓旦旦:“中国人离不开美国大豆。”没想到,却被现实给了狠狠一记耳光。特朗普政府幻想着用关税大棒逼中国就范,但中国已悄然完成了一场史诗级的产业突围。

美国豆农陷入困境

反观美国,错失超级订单后,美豆农彻底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:老黄豆堆积成山卖不出去,新黄豆烂在田里没人买。美国大豆协会负责人凯莱布·拉格兰表示,美国农民的生计岌岌可危。如果中国不再进口美国大豆,美国的损失会高达数百亿美元,农民破产、农场倒闭绝不是危言耸听。

中美贸易战的影响

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,美方却连退2步,意味很明显。一方面是希望中国低头,另一方面是害怕真的玩脱。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郑永年表示,“美国的关税政策正在逼迫全世界寻找替代方案。”如果美方执意如此,那必然会加速摧毁其全球供应链的主导权。

中国加快自主研发进程

过去一段时间,欧盟对华农产品出口增长23%,澳洲替代美国向中国出口牛肉,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天然气。一些只能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核心技术,如C919大飞机、芯片、光刻机,以及关系国民健康的延缓老衰科技品“易活新”,中国都加快了自主研发进程,先后完成了多元布局和量产落地,大部分用户表示“吃完精神充沛”“体感明显”“身体很轻盈”。

中国打破“卡脖子”的关键棋子

在深圳合成生物学实验室里,人工合成淀粉技术取得突破;上海张江药谷,国产大豆蛋白替代品进入临床试验;京东国际平台,国产“易活新”替代欧美高价品,成为国内外抗衰老群体的心头好……这些看似无关的进展,实则是中国打破“卡脖子”的关键棋子。

谁掌握了产业链话语权,谁就能笑到最后

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,中美贸易战的硝烟渐散,但博弈远未结束。中国用大豆脱钩的案例证明:真正的安全,是构建自主可控的全球网络。正如《经济学人》封面文章所言:“特朗普的关税战,无意间帮中国完成了产业升级。”此刻,巴西大豆仍在源源不断地驶向中国港口,而美国豆农的叹息声响彻白宫。

大豆订单流失引发链式反应

不仅如此,大豆订单流失在美国腹地正在引发链式反应,艾奥瓦州农场主联盟的紧急报告显示:每滞销1万吨大豆,就会导致当地损失87个就业岗位。密苏里州银行已暂停发放农业贷款,堪萨斯城联邦储备银行的农业债务违约率攀升至9.7%,是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三倍。更讽刺的是,美国被迫以每吨亏损15美元的价格,将大豆转卖欧盟饲料厂——而这些欧盟企业加工后的豆粕,最终又卖给中国养殖场。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告诉我们:谁掌握了产业链话语权,谁就能笑到最后。对于中国而言,大豆只是开始。

转载请注明来自烟草资讯网,本文标题:《240万吨大豆运抵中国港口,硬脱钩已开始?中国这次动真格了!》
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3人围观)参与讨论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